073、暗流
073、暗流 (第2/2页)李授不断指着远处小山和蜿蜒的岔道给董焦看,“这就是咱们年轻时打仗的地方。”
董焦在马上随着李授所指张望,“是啊,那时候陛下英勇神武,所向披靡。”
对董焦来说,李授无疑算得上是一位明君。尽管这些年登上大位,性子有些管控不住,不仅在修造运河、新建宫室这样的事情上有着难以克制的冲动,在一些大臣的建议下,似乎也开始不顾国力现状,有了一争天下,逐鹿九州的野心。
就连董焦也心知肚明,这想法对于大盛之国力来说显得过于宏伟,不切实际呢。
他当然也知道,这过于草率的雄心壮志,全都来源于大国师。
是大国师给了李授信心。
当然,国师对于李授,也不可谓不忠诚。
甚至可以说,若无国师相助,此时的李授,至高不过只是镇守北原之封疆大吏。
董焦至今都还记忆犹新,八年前那个晚上,李跃殡宫弑君,顾淹丞相连夜离开盛都,本应功高受赏的建宁王李授却一夜间变成功高盖主。他不仅被自己一手扶上皇位的李启改封为汉王,还被剥夺了尚书及大司马之职。
原本权势熏天的辅政大臣,转眼便成官封异地,客居都城的闲王。那些日子里,他们主仆是多么仓皇不安,多么如坐针毡,至今想起来还心有余悸。
武帝共有十余名嫡子,当时个个年轻气盛,手握重兵。李启、李跃两兄弟更是心狠手辣,对父亲选定的继承人,自小带着他们长大的堂兄都能毫不留情,更何况李授这位向来征战在外,大多数时间都驻守在边疆地的堂叔。
时至今日,李授还经常会对董焦他们一干老部属说:“那时,咱们主仆可是天天提心吊胆,朝不保夕。那样的日子咱们都熬过来了,还有什么困难是蹚不过去的呢。”
是啊,无论多么困难,也比不上那时候了吧。
董焦心里想着,瞧见李授已一夹马肚,率先骑过一条清浅小河,于是赶紧跟上。
他知道,国君心里此时一定有什么难题,可如果他不说,自己也不知该如何提出建言。蹚过小河,一座小山又挡在面前。李授马不停蹄,直奔山顶而去。
董焦不离不弃,紧紧跟随。
站在山顶,前面是一片广阔平地。阳光下,到处炊烟袅袅,鸡犬相闻。
“记得吗?”李授挥舞着马鞭,指着下面的平原问,“我就是在这里碰上的国师。”
“当然记得。”董焦说。
在盛都城度日如年过了数月,纪庄的到来,令李授绝处逢生。在他的计策下,李授总算找到机会,借口前往梁州平叛,离开了盛都。
那时候,李授手下已没什么军队,只有两千府兵。但梁州叛乱,不过是“戾太子”娘家一个妻舅对现实不满。梁州就在霸西郡,本为李授发迹之地,民众归附。所以他信誓旦旦就凭两千人便可平定叛乱。李启、李跃对此并未生疑。
就在眼前不远的一个小村里,纪庄为李授引荐了来自异域的番僧春藏。
春藏区区数言,便令李授刮目相看。
而后来的结果也果如春藏所说,他一个人去到梁州城,便拿下了叛首首级。
本来李授跟李启、李跃拍胸脯打包票,不过是为了离开都城,真要镇压叛军,靠区区两千人马可还真不行。但春藏出马,兵不血刃。
随即,春藏不仅出谋划策,更是亲力亲为,一手促成北原兵变,汉定城一夜改换晋旗。李跃其时忙于南征乌蛮地,李授再度被亲点为镇北将军,率军北上进攻汉定,讨伐北原。
北原光复,李授坐镇汉定,再也不肯离开。
尽管李跃对其时刻防范,屡次招其进京,但李授总是以各种理由拖延,拒不执行。
两年半时间,北原军在春藏一手操训下脱胎换骨,战力大为提升。
随后,他又跟纪庄两人周密谋划,积极准备,终于等到李跃大意,放松戒备。
“时机已到。”那时,春藏对李授信誓旦旦,“南下盛都,一举功成,就在此时。”
虽然那时候董焦他们都不敢相信,但李授相信了春藏。
于是,这才有了汉兴年号加之于大盛。春藏也因功勋卓著,加尊成为了国师。
这些年,李授对于国师可谓言听计从。
此时李授提起往事,却教董焦莫名一阵心跳。国师平常并不上朝,一副世外高人姿态,可朝中暗流涌动,却多多少少都跟他有那么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。
这情况也不是一天两天了。
“陛下说到国师……”
李授抬手举起马鞭,阻止了董焦这句话继续说下去。
他回头看了看两百名铁甲护卫,脸上露出不易觉察的冷漠,随即仰头大笑两声,“走吧,咱们看看这一路是否还能顺利返回盛都。”
说罢,将鞭子朝马臀上一抽,猛地朝前跃出,朝山下奔去。
董焦赶紧拍马跟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