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五十五章:|国运
第三百五十五章:|国运 (第1/2页)最终,熊岩和楚轩来到了某学习型特色小镇之中。
如今的小镇,早已住满了十万户人家,大多数都是单身,这些单身人群之中有男有女,各地的人也都有。不过,在这里他们都只是有一个身份,那就是小镇居民。
这个小镇诞生已经一个多月了,历经了第一个月的强制学习之后,他们接下来彻底自由了。
理论上讲,他们即使什么都不做,也可以每天前去食堂吃饭,拿着每个月发的衣服劵去买新衣服穿,还能住着一卧一厅一厨一卫的单人公寓。
实际上,这样的生活水平、消费水平已经超过了大多数的都市白领。毕竟,都市白领还有家要养,还有房贷车贷要还,还要考虑孩子的学费问题,课外培训班问题。
这一系列问题之下,往往夫妻俩加在一起的实际花费,根本没多少。虽然挣得多,但是花的更多。
所以,熊岩想看的就是,在最初的强制一个月学习过后,还有多少人愿意继续学习,愿意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。
毕竟,在学习小镇之中,只有学习这一个方式才能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。但怕就怕大多数人直接躺在这里,不前进了,不努力了。
不过,当熊岩真的转了一圈之后就发现,彻底躺下的也不少,但是没有预料中的那么多,只有两层左右选择先好好休息一段时间,然后再说。
剩下的八成,都选择继续学习。只不过,不同的人选择的学习内容也不一样,只有三成左右选择继续学习科学知识,其余的有的选择了体育锻炼,有的选择了象形拳练习,有的选择了乐器,还有的选择了书法。
就是老师数目不够,以至于后来很多时候都是小管明兼职当老师,这种情况一直到智能生命的诞生,一直到前段时间林二实验成功之后,才得到缓解。
办公室内,看着眼前的这份文件,熊岩就越发的坚定了:“果然,这个世界上没有天生蠢才,有的只是放错了位置的人才、天才!”
这份文件显示,选择个人兴趣爱好的五成人选之中,目前有三千多人的表现比较突出,进步较快,明显快于常人。有三十多人的学习速度,堪比天才。
只不过,这三十多人都不是正儿八经的科研型人才,至少不是传统的科学知识相关的人才,他们的行业分别是:吹口哨、竹笛、动态视力、书法、足球、编程、机械……
这些行业,有文科有理科,有动手的也有动脚的。不过,竟然出现了一个足球天才,一开始的时候,还给熊岩看楞了。
足球?
天才?
大夏有这玩意儿嘛?
不过想想也是,大夏人口十四亿,哪怕一百万个人里面出现一个足球天才,那也有一千四百了。
一千四,也不算少了。
不过,目前这三十多人只是初步展现了他们在这方面的天赋,能不能真的成为天才,还要看他们是否能坚持下去。
否则,你就算是梅西这样的足球天才,天天不训练,而且还沉迷于酒吧夜店,旦旦而伐,美酒美色美食随意享用,荒废个三五年,然后直接去赛场,估计那时候随便一个职业的都能虐他。
“果然,每一个人都有其天赋所在,在某个行业,或者是天才或者是人才,只不过过去的大夏,资源太少,条件不足,没法做到因材施教。”
就连孔老夫子那种古往今来都能称得上是第一流的超级大教育家,收了三千弟子,费心费力的教育了一辈子,最终出彩的也就才七十二人罢了。
因材施教,谁都之道,每一位老师上岗之前,肯定都会有前辈告诉他们,要因材施教,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不同的教学方法。
但是实际上能做到的,实在是太少了。
倒不是老师们不愿意,主要是因材施教太难了。
想要因材施教,得对单个学生投入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,可是一个班级,老师可能就那么几个,学生却至少好几十个。
大多数的老师,都是同时负责两个班,有的还负责三个班,还需要讲课、备课批改作业,去掉这些,一个老师还有多少时间去了解学生、关心学生呢?
不是老师们不愿意,也不是他们没有师德,而是做不到啊!
分身乏术!
可是,随着智能生命的投入,一个智能生命进过学习之后,就能充当上万名不同职业的优秀的老师。
一个老师盯着一个学生,制定专门的学习计划,因材施教,随时引导,随时回答问题,随时解决。
关键是,这个老师还是全能的,他啥都懂一些,啥都会一些。就算他不懂他不会,他还能第一时间联系小管明,他可以摇人啊!
当然,因材施教这玩意儿,除了对老师的要求之外,对于物质基础的要求也不低。
小明是踢足球的天才,那你总得有一个踢足球的场地。可是足球场非常大,这就导致了城市之中大概率是没有的,至少市中心没有。
也就是说,小明想要踢足球,大概率只能周末去踢球,可能每次前往足球场的通勤时间,就得一个小时。
而小镇就不一样了,小镇只有十万人口,未来最多也就是二三十万一个小镇,这就导致了小镇本身没有太大,你骑个自行车就能把小镇溜一圈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