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百一十章 赴死的县令
第八百一十章 赴死的县令 (第1/2页)巡捕答应了一声,把人交给了使者。
但是,在交给使者之前,其中一个巡捕忽然灵光一闪,对使者说道:“能不能让我们看看你身上的官方文书?”
使者微微一愣,说道:“文书?”
巡捕说道:“是,既然大人是巡捕,那么身上应该有朝廷颁发的文书,可以证明身份。”
使者愣了一下,淡淡的说道:“怎么?难道你们怀疑我的身份不成?”
巡捕连连摇头,说道:“大人误会了,小人岂敢怀疑大人的身份。只不过……上面是这样规定的,小人也不敢胡乱做主。”
使者淡淡的说道:“怀疑便是怀疑,用不着砌词狡辩。”
巡捕都低下头去,一脸惭愧的样子。
而使者摇了摇头。
按道理说,他已经拿出使者的威严来了。
如果几个巡捕识相的话,应该立刻让开路,连声道歉,让自己把人带走。
但是,这几个巡捕看起来恭恭敬敬,一副敬畏的样子,可是他们却始终没有让开路,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行动。
这让使者心中恼火不已。
最让他恼火的是,他还真的没有这些证明。
因为他确实不是皇帝派出来的,而是施邬派来的。
施邬通过电话,暗示了家人,随后,家人找了一个人假扮成皇帝的使者,前来搜寻那些进京的穷人。
正巧,他遇到了羊尾一行人,于是按照计划,打算把这些人拦下来。
没想到啊,没想到这些人完全不配合,居然敢想自己要证明。
使者淡淡的说道:“若本官不给你们这个证明,这些人我还带不走了?”
巡捕干咳了一声,说道:“请大人恕罪。这个……我们其实是做不得主的。”
使者说道:“谁能做主?把那人叫来吧,我亲自和他说。”
巡捕说道:“这得县令来才行。”
使者皱了皱眉头:“那得等到什么时候?”
其实这时候,巡捕到没有起疑心,毕竟面前这使者,衣衫华丽,十分高贵,看起来就是咸阳城中来的贵人。
巡捕只是觉得,这使者迟迟不肯将证明拿出来,那是为了刁难他们。
巡捕对使者说道:“大人,不如你和我们一块去县衙?”
使者却没有和他们一块走,只是拿出来了一块玉佩,说道:“这是宫中赏赐的玉佩,你们可认得?”
巡捕看了看,小心翼翼的说道:“我们这种小人物,如何认得宫中的东西?大人开玩笑了。”
使者呵呵笑了一声,对巡捕说道:“至少这东西不是凡物,你们能看出来吧?”
巡捕们点了点头。
使者说道:“既然如此,便将人交给我。”
这时候,巡捕终于起了疑心了。
他们纳闷的看着巡捕,疑惑的说道:“大人,你能把玉佩拿出来,为什么不能把朝廷的旨意拿出来呢?这样我们也不用提心吊胆,担心……”
话音未落,那使者扬起手来,一人打了他们一个耳光:“你们为何如此啰嗦?”
随后,使者又拔出剑来,对巡捕说道:“再敢侮辱上官,我让你们立刻身首异处。”
巡捕脸上火辣辣的,心里的火也腾的一下升起来了。
“和他拼了。凭什么这样侮辱人?”这几个巡捕脑海中都出现了同样的想法,然后,他们把手放在了刀柄上。
当然了,从出现这种想法,到付诸实践,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。
这些巡捕忍气吞声的看着使者,对他说道:“大人,我们的所作所为,完全合乎秦律。如果大人再咄咄逼人的话,我们只能呈报给县令定夺了。”
使者提着剑向这几个巡捕头上砍过去。
当然了,这一剑只是看起来吓人而已,使者并没有要真正伤人的意思。
所以几个巡捕躲过去了。
只是他们虽然躲过去了,依然有点面色苍白,茫然无措。
因为他们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,有些不知道怎么办好了。
紧接着,远方又出现了一阵马蹄声,有一队人出现了。
这些人和使者一样的装束打扮,一样的高贵华丽。
他们纵马奔过来之后,向使者点了点头。
他们显然互相认识,是一伙的。
其中有人问道:“这是什么意思?”
之前那使者说道:“这些人想要违抗皇帝的命令,阻止我们将人带回去。”
巡捕顿时面色苍白,连声说道:“没有,我们只是想要看看皇帝的命令罢了。”
那群人当中的一个说道:“皇帝的政令,就在驿馆之内,我们去给你取来就是了。”
巡捕松了口气,连声道谢。
于是,有一个使者跑回去了。
不到两刻钟,这使者又回来了。
他丢给了巡捕一块绢布,绢布上面,清清楚楚的写着皇帝的诏令,还盖着印章。
使者看也没看巡捕,吆喝着把羊尾几个人带走了。
等羊尾等人离开之后,巡捕带着绢布,回到了县衙。
县令看他们空手而归,有些纳闷的问道:“人呢?不是说抓到了村长吗?”
巡捕说道:“我们本来抓到了,但是陛下的使者将他们带走了。”
县令哦了一声:“原来如此。”
巡捕奇怪的说道:“陛下派出了使者,为何我们一点都不知道?”
县令笑了笑,说道:“陛下的使者,派出来的比较急。这个我是知道的。对了,他们有没有给你们诏令文书?”
巡捕呈上去了。
县令顿时眉头紧皱:“这些文书,给你们看一眼也就罢了,怎么会将文书直接交给你们?”
“他们没有了文书,难道不去找其他的人了吗?”
巡捕愣了一下,然后纳闷的说道:“对啊。这是怎么回事?”
县令把绢布展开看了一会,越看眉头皱的越紧。
巡捕小心翼翼的问道:“大人,难道……这其中有什么问题吗?”
县令嗯了一声:“其一,陛下早已规定,文书应当用纸。可是这文书用的是绢布,仿佛还停留在过去的老习惯中。”
“其二,陛下虽然没有规定,但是如今的文书,大多用便于书写和辨认的隶书。但是这文书,用的是小篆。”
“其三,这印章似乎有些不对,虽然看起来很像,但是仿佛是仓促之间刻上去的。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